郑愁予错误赏析

2022-10-16 10:32:37 
赏析

  郑愁予《错误》一诗可说是近五十年来最被人们传唱不已,且乐于诵读的现代诗。诗中精确地运用许多古典意象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。本文将以章法学角度浅析《错误》。全文以了解郑愁予写作此诗的创作背景入手,再就作者选取的物材、事材作一整理,进而分析其章法结构,以期对这首诗的风格主题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。

  错误

  我打江南走过

 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

  东风不来,三月的柳絮不飞

 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

 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

  跫音不响,三月的春帷不揭

 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

 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

  我不是归人,是个过客

  写于 1954年

  赏析:

  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。而《错误》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识的代表作之一。虽然描写的是闺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旧主题,但作者却别具新意,透过浪子的角度来叙写女子闺怨的期待及落寞,从另一方面展现体贴的关怀。诗中并运用许多古典诗歌的语汇,如江南、莲花、东风、柳絮、春帷、向晚、马蹄等意象,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镕铸。

  古典诗词中对郑愁予影响最深的是古诗十九首,他认为诗中表现人生的无常,其实就是最大的流浪。何其芳和废名(冯文炳)的诗作,在象征手法和语言风格上,对郑愁予也有一定的影响。所以郑愁予前期诗风婉约动人,继承传统诗词的音韵感,且能将古典意象融入现代情境中,且往往带几分哀愁,以及漂泊的离别愁绪。这时期的著作包括梦土上、衣钵、窗外的**、长歌、郑愁予诗集、郑愁予诗选集。

  作家常常因为某些生命经验的触发而产生作品,曾经有人问过郑愁予,这首诗是否为诗人的经验之作。诗人答说:

  这首诗在内容上,它与某些传统诗歌非常类似,可见诗从古代到现代,内容是没有改变的,只有表达方式有所不同,语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方言的限制,当我们用广东话去朗诵这首诗时,在味道上当然与用国语来念不同,但却有一种美感。至于为什么会写这首诗?有人以为这是诗人流浪生活的一些体验,这也是对的,这并不是纪录一个时间的事情,而是把片片段段的生活经验整理起来,最后写成了这些作品。我说过自己因为逃避敌人,走过许多地方,看见许多不同的情景,如等待中的妇人,我母亲就是很好的例子,那时候我父亲在前线作战,她便跟我相依为命,成了这首诗最根本的因素。

  所以在赏析〈错误〉时,了解其篇旨与内容结构的关系就更加重要。

  (一)篇旨安置于篇末:

  文章主旨出现在篇末可以一笔收束全文,也可深化主题,达画龙点睛之效。这首作品在诗题已揭示主旨错误,在诗序又引出线索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,诗末点出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,以反衬技巧来表达反常合道的启发性。可见本诗一直围绕着错误这个主题作取材布局,思想脉络也一脉相通。

  (二)篇旨显中有隐:

  陈师满铭曾云:

  作者处理词章主旨,有时虽把表层部分明显作表达,却将它深一层或真正部分隐藏起来,如果要掌握这种显中有隐的主旨,便得下一番审辨的功夫。

  初看《错误》一诗,表面上是在叙写女子因期待落空而造成美丽的错误。但如果仔细探究全诗,诗中是以一个过客(我)的观点,来观察思妇(你)的心情变化。而思妇的心情之所以会产生剧烈的变化而造成美丽的错误,主要是由于女子思念归人之深,也可以说女子坚贞地期待良人归来,所以造成庞大的寂寞及失落。所谓希望愈大,失望愈深。所以作者表层是在写女子发现自己期待落空所造成美丽的错误,但其实深层的主旨是表达女子无比的坚贞和无尽的寂寞。这点与传统闺怨诗的主题是暗合的。

  (一)事材:

  1.浪子流浪-过

  浪子意识一直是贯穿郑愁予作品的主题。如他的诗作中孤飞的雁是爱情的陨星lt;黄昏的来客gt; 别离的日子刻成标高,我的离愁已耸出云表了。lt;雪线gt; 。而浪子予人的形象是落拓不羁,充满漂泊之感。过客或许会为某些人事物停留,但通常是短暂的停留,甚至是过而不留。在本诗中作者明白点出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,是个过客。所以诗中的我是抱着没有归宿心态的浪子。他的状态是匆匆而过。

  2.思妇等待-归

  闺怨题材是到处可见的,如台湾的民谣〈望春风〉:听见外面有人来/开门加看觅/月娘笑阮憨大呆/被风骗不知。就是在描写痴心女子期待落空的失望。

  《错误》诗中的女子(你)处于漫长等待的状态。郑愁予的另一首诗lt;情妇gt;可与之作一对照。我想,寂寥与等待,对妇人是好的/所以,我去,总穿一袭蓝衫子/我要她感觉,那是季节,或/候鸟的来临/因为我不是常回家的那种人。这是传统女子坚贞而寂寞的形象,这种思妇的形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亦多常见,如温庭筠的〈望江南〉

  梳洗罢 ,独倚望江楼,过尽千帆皆不是,斜晖脉脉水悠悠,肠断白苹洲。

  诗中的女子独倚望江楼,一个人独自面对时空的寂寥,不断地盼望良人的归来。思念到最深的境界是肠断白苹洲。

  又如李白的lt;菩萨蛮?闲情gt;

  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心碧,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玉阶空伫立,宿鸟归飞急,何处是归程,长亭更短亭。

  透过文字将女子的闺怨之愁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呈现,最末以鸟归人不归将全诗的愁绪逼到最高点。

  在闺怨诗中常见作者安排归、及不归的脉络。在《错误》一诗中,归(思妇的盼望)是本诗的一条从线,与另一条主线过(浪子的不羁)形成主从错综的结构,也形成一种对比的美丽及反常合道的美感。

  (二)物材:

  1.思妇

  思妇是中国闺怨诗的主要形象。如王昌龄lt;闺怨gt;

  闺中少妇不知愁,春日凝妆上翠楼。忽见陌头杨柳色,悔教夫婿觅封侯。

  以春日陌头的杨柳青青反衬少妇无人陪伴的悲愁,点出功名富贵的虚幻,只有两人能相守才是最真实的存在。

  又如李白 lt;玉阶怨gt;

  玉阶生白露,夜久侵罗袜,却下水晶帘,玲珑望秋月

  以夜深来暗示幽独之苦,以人伴月暗示无人相伴之孤单。

郑愁予错误赏析》阅读地址:http://www.haochilao.com.cn/2022/1016/33385.html